第四季度將沖刺上市的凡客誠品最近有點麻煩,近日,一封以內部員工口吻書寫的《三問陳年》郵件內容在微博中廣泛流傳,這封發給凡客誠品創始人、CEO陳年等人的郵件指出,凡客誠品日前按5%的比例向每個部門攤派裁員名額。不過也有人士表示,凡客誠品計劃于2011年第四季度進行IPO,凡客誠品裁員此舉或是為削減成本,優化財務報表,為IPO做準備。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凡客誠品(下稱“凡客”)因何煩惱而裁員不得而知,凡客裁員也屬于企業行為原本也不應該被輿論品頭論足,但凡客在中國社會影響力卻很難不被關注。
凡客誠品(VANCL)是以網絡銷售男裝起家的電子商務公司,除了驕人的業績之外,凡客策劃了一系列的品牌廣告,特別是以韓寒、王珞丹代言低價T恤的廣告詞被網絡傳播放大后“凡客體”成為中國互聯網上火爆一時的商業文化現象,凡客也在2010年的短短幾個月時間里完成從5000萬美元的額度一步跨越到高達1億美元的融資規模。
外界猜想凡客裁員是為IPO準備,但距離今年年初,陳年表示今年“將猛砸10億元做市場推廣,將2011年的銷售目標提升到100億,甚至發出收購路易威登的豪言壯語”時間實在是太近了。被辭退的內部員工質疑凡客“直至今年5月份所有辦公座位被全部坐滿,甚至會議室里也都是員工在辦公。即使這樣,還是持續招人,請問您如此招人,是為了今天的裁員嗎?”,也顯示了凡客的裁員動機實在令人不解。
企業裁員是市場規律必然的結果,但企業在確保實現自己利益最大化的同時,社會責任感的道德價值體系也是需要建立起來的。蘋果公司雖然已經成為超過埃克森美孚成為全球最有價值的上市公司,但只要觸及社會責任層面的問題,蘋果公司不敢有半點含糊。2011年年初,為蘋果代工的中國內地的富士康工廠被爆工人生產環境感染有害物質,蘋果公司通過各種方式進行補救,擔心因此而失去中國及東南亞的巨大市場空間。蘋果公司尚且恐懼于被輿論判斷企業“缺乏社會責任感”,中國企業理應引以為鑒。
事實是,中國企業鮮有對社會責任感有著清晰認知的。如果僅僅把類似于“達芬奇家居”事件列為社會責任感的范疇顯然是不夠的。凡客裁員并沒有向被裁減的員工做出合理的解釋,以“按5%的比例向每個部門攤派裁員名額”的做法說明企業經營中非理性因素起著巨大的作用,陳年的含糊其辭和面對員工郵件質疑的輕蔑以及面對輿論關注的沉默也都說明企業經營管理層的傲慢和無知。
盡管京東商城CEO劉強東早前就提出“寒冬論”,認為今年底到明年上半年,電子商務的冬天將來臨,也有大量的IT界人士支持“寒冬論”,但都不是凡客以此種方式裁員的理由,總要是給被裁員員工一個合理的解釋才會讓社會了解企業的責任感何在,否則就是真的收購了路易威登也會把品牌毀掉的,當下的世界里,沒人會相信缺乏社會責任感的企業能夠把商品和服務做好。
應該承認凡客創造中國電子商務企業中的成功范例,在凡客裁員的問題上,凡客應該為被裁員的員工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不為別的,讓公眾看到一個企業有能力反思自己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學會如何救贖自己的道德感。